能源,人类生存之根基,国家经济之命脉。一部中国能源发展史,也是一部能源革命史。
人类社会经历了柴薪时代、煤炭时代、油气时代三次重大能源变革,每次能源技术创新都能使能源利用方式产生了结构性的改变。21世纪以来,受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全球治理形势影响,人类对发展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社会的需求不断的提高。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与变革在全世界蓬勃兴起。
面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承载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任的化工公司,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初心不改,从2002年起步开始探索煤炭的清洁转化,至今先后建成煤制油、煤制烯烃等4个示范项目,让作为传统能源的煤炭摇身一变,“由黑变白”制成化纤做衣服,能做成餐盒等食品包装,还可用来制造医用缝合线,液化成油助火箭上天、送船只出海。
2023年,生产油化品1145.2万吨,资产规模超500亿元,员工数超7500人。先后攻克了16项“卡脖子”技术,累计授权专利1331件,其中发明专利570件,变成全球上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企业。
这一串串数字,是中央企业践行“国之大者”、保障能源安全的印迹,也是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快速发展壮大的有力见证,更是国家能源集团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推动战新产业清洁发展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国油气资源不足与需求量开始上涨之间的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充分的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现代煤制油和煤化工技术,实施能源替代战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过度依赖,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2003年6月12日,肩负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战略使命的中国神华煤制油公司诞生,随义务的发展,五年后更名为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
创业初期,化工公司开拓者们,高举推动能源科技自立自强、领航煤化工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大旗,开始了自主研发的尝试,毅然踏上中国“智”造之路。鄂尔多斯 108 万吨 /年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历时七年,经过小试、中试装置反复试验,终于攻克煤直接液化制油核心技术,正式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随后的三年间,上万名工程建设人员聚集在鄂尔多斯高原,众志成城、日以继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化工奇迹”。先后解决了煤直接液化反应器、加氢稳定反应器、干煤粉气化炉等多台(套)超大型专用设备的制造难题;成功将重达2103吨、高度64米的“神州第一吊”——超大型液化反应器一次吊装成功;攻克了世界上最厚的超厚壁不锈钢管线焊接与热处理技术难题;做到了世界首台国产8800KW增安型无刷励磁同步电机制造试机一次成功;解决了超高框架施工、冬季施工等一系列施工难题。
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成立以工信部牵头,国家能源局、中科院、工程院等为成员单位的协调指导组,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的首次试车由此成为“国家行动”。同年12月31日,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首次试车圆满成功,向世界庄严宣告,我国正式变成全球上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
煤制油化工事业发展始终牵动着党中央的心,在示范项目建设中,化工公司牢记嘱托、攻坚克难,不断在推动煤制油化工产业科学技术研发、国产化制造、项目建设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十一五”期间,化工公司联合国内科研院所,又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烯烃工艺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两大示范项目的建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也为我国科学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一举奠定了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化工公司党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之所需”,确立了“利用资源、开发技术、产业示范、合作共赢、做大规模”的总体发展思路,打出了“产业规划、科研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产品营销售卖”五位一体的“组合拳”,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在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走出了中国煤制油化工的自主创新之路,逐步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创出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成果。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实现工业化生产,创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新工艺和“863”催化剂核心技术,使我国变成全球首个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工程关键技术的国家;世界首套、国家级煤制烯烃项目成功迈向产业化,使我国煤制烯烃技术居于世界领头羊;建成的亚洲第一个全流程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CCS),为我国二氧化碳规模化减排提供了最有效的技术路线万吨/年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PGA)建成投产,为促进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示范意义。
——助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化工公司积极致力于煤制油、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开发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单系列产能由100万吨级/年提升至200万吨级/年;成功研制油煤浆高压进料泵,打破国外垄断,入选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发高压差减压阀,常规使用的寿命达3000小时,远超国外同种类型的产品,实现了一系列设备国产化。推进煤基特种燃料研发应用,成功研发出系列煤基特种燃料,涵盖了“陆、海、空、天”等应用领域,其中煤基航天煤油成功应用于火箭发射,煤基通用柴油填补了我国极寒地区燃料型号空白。开发煤液化沥青基粘结剂制备技术并一次通过全球最大预焙阳极企业产线评价。完成先进高效超大型甲醇合成、大型低温甲醇洗、干煤粉协同处理废液气流床气化技术三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并实现成果转化。
——持续担当行业低碳发展的“领跑者”。化工公司积极对标达标,持续降低煤耗、水耗等各种原料消耗,全面实施“近零排放”,“三废”治理攻坚取得新突破:榆林化工成功开发高盐废水分盐结晶技术,实现了从杂盐产品向高纯度氯化钠、硫酸钠产品的“质变”,填补了国内采用低温临界冷冻+真空热法分盐技术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的技术空白;包头化工大力实施外排高盐废水脱盐达标改造项目,实现废水“零排放”;新疆化工连续两年蝉联水效“领跑者”、连续三年蝉联能效“领跑者”;煤制油公司首次获评行业能效标杆企业,榆林化工获评省级“健康企业”和“绿色工厂”;新疆化工30万吨/年CCUS配套管道项目的顺利投用,实现环保和经济“双丰收”。
与此同时,化工公司坚持“一体化”运营,实现产业规划、科研开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行、产品销售的煤化工“全链条式”发展。2023年,销售专用料牌号49个,年累计出口聚烯烃7.9万吨,产品远销四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通中亚出口线路,铁路国际联运直达乌兹别克斯坦,实现“零”的突破。
越是宽广的道路,越需要领航的力量。2021年9月13日,习在视察榆林化工时强调,“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煤制油煤化工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所需、发展所向。
两年多来,化工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视察榆林化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健、协同、赋能、提质”工作导向,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职责使命,坚定建设世界一流化工示范企业的步伐,把“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总要求全面融入“一体两翼”差异化发展中,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程。
2021年11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并顺利投产,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该项目与榆林化工煤制甲醇项目深度耦合,实现了煤炭循环清洁利用补链延链,经济效益及环保效应显著提升。
2022年9月19日,榆林化工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打通全部生产流程,标志着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
2023年,建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5万吨/年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油渣萃取工业化示范装置,让煤液化沥青产品变“废”为宝,延伸煤直接液化的产品链和价值链。
坚持一体化、差异化、基地化布局,增强产业规模效应。煤制油煤化工成功列入国家战新产业目录,积极申报高端煤化工产业链“链长”;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核心装置工艺包编制,核准变更上报审批;榆神能源岛项目场平开工;哈密能源集成创新基地项目取得岔哈泉一号露天矿详查探矿权;包头化工25万吨/年PGA延链项目、新疆化工30万吨/年PGA项目已完成预可研报告。
高质量发展的“量变”,催发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质变”。随着榆林、哈密项目联合前期项目组成立,以及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升级示范项目和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的有序推进,宏大的规划正从蓝图变成“施工图”,绿色转型的“春天”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1月6日上午,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水平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四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继承,副市长陈博,副市长蔡江泽,副市长李永强....
张一峰焦丽菲李岩1月7日,在辽河石化产品装车现场,提货的车辆络绎不绝。今年以来,产自该公司的变压器油已累计发运390吨。
2024年,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紧紧围绕“不靠天吃饭”核心任务和“1457”工作举措,以油气生产为中心,牢牢扭住效益开发“牛鼻子”,在资源潜力分析、深挖增产举措等方面下功夫,完成原油产量超年度计划0.1...
近日,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授予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部“优秀工程承包商”称号。这是四化建公司在开展品牌引领专项行动中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1月7日,广西北海,冬日的海风虽然带着些许凉意,却吹不散天然气产销厂北海管道项目部职工心中的温暖。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当千家万户沉浸在迎接新春的喜悦中,一支由安化集团工程公司精心选拔的维保精英团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上的征途。